廣西戴氏教育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時間:2021-05-14 07:54:54 點擊:4次
高考文言文閱讀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對于文言實詞的考察,題目通常是以語段中加點字詞的解析判斷來考察。針對這一類題目,大多都是選擇題,所以考生如何在最短時間內(nèi)獲得信息的關鍵就是語境判斷法,也可以將其解釋帶入文意,看能不能解釋通。但是這些方法比較浪費時間,不利于考試的時間合理安排。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7種巧解文言實詞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方法一: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判斷加點詞解釋正誤。
(2015·高考江蘇卷)嗚乎!其志亦大矣。然其與人不茍合,論事是是非非,遇權貴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輕試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蘇公子瞻哭之,以為君得文忠之學,漢伯喈、晉茂先之徒也。
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正誤:錯誤。
推導方法總結:可用代入推斷法,將題中的解釋放在原文的語境中推斷是否正確。“申”解釋為“施展”,放到語境中不通,這里應該是“說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說他議論事情對錯時不屈從權貴,“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參考譯文:
唉,他的志向遠大啊!然而他與人相處不隨便附和,議論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權有勢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輕易運用他所擁有的(知識),別人也很少能了解他。歐陽發(fā)去世了,眉山蘇軾為他哭泣,認為歐陽發(fā)得到了文忠公的學問,是和漢代伯喈、晉代茂先一樣的人。
方法指導:
代入推斷法
對于選擇、判斷類的詞語解釋題,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將所給的義項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疏通文意,解釋正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正確解釋,反之即為錯誤解釋。
方法二: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判斷加點詞解釋正誤。
(2015·高考安徽卷)“聞宋仲溫書《蘭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趙子昂書《鐵佛嶴鐘銘》在鶴沙報恩懺院,倘各損惠一通,敬拜賜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禪悅文字尤善。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氣度
正誤:錯誤。
推導方法總結:運用因文定義法。“矩度”的意思是“規(guī)矩,法則”,“合矩度”即符合規(guī)矩,從上下文看這里是說先生作文規(guī)范,而不是說他有氣度,故錯誤。#p#分頁標題#e#
參考譯文:
“聽說宋仲溫寫的《蘭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臨摹了,趙子昂寫的《鐵佛嶴鐘銘》在鶴沙報恩懺院,如果您能夠各惠贈一篇給我,我要感謝您的恩賜。”他高雅的情操就像這樣。先生在古文方面創(chuàng)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創(chuàng)作的規(guī)矩,而他尤其擅長表達修禪得到喜悅的文字。
方法指導:
因文定義法
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考生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義項。
方法三: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判斷加點詞解釋正誤。
(2015·高考山東卷)出隘塞,犯泥涂,將必先下步,名曰力將。將不身服力,無以知士卒之勞苦。軍皆定次,將乃就舍;炊者皆熟,將乃就食;軍不舉火,將亦不舉,名曰止欲將。
軍皆定次,將乃就舍 次:次序
正誤:錯誤。
推導方法總結:運用聯(lián)想推斷法。“次”結合下一句“將乃就舍”,聯(lián)想初中課文《陳涉世家》中“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一句中的“次”,推斷出“次”是“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即臨時駐扎”之意。
參考譯文:
在通過險阻要塞,遇到泥濘道路時,將領必須要先下來步行,這叫作力將。將領不身體力行,就無法了解士兵的勞苦。士兵都駐扎安定了,將領才就寢;飯菜都做熟了,將領才吃飯;士兵不舉火照明,將領也不舉火照明,這叫作止欲將。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判斷加點詞解釋正誤。
(2015·高考福建卷)出都門,運舟南浮,去離風沙塵埃之苦,耳目開滌。又違膝下色養(yǎng)久,得歸省視,頗忘其身之賤貧。獨念二三友朋,乖隔異地,會合不可以期。夢中時時見兄與褐甫輩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覺而怛然增離索之恨。
會合不可以期 期:約定
正誤:正確。
推導方法總結:運用聯(lián)想推斷法。“期”可用聯(lián)想推斷法來判斷,在成語“不期而遇”中就是“約定”之意。
參考譯文:
(我)離開國都,乘船向南行進,離開風沙塵埃的苦地,耳目舒放明徹。又長時間沒有孝養(yǎng)侍奉父母,能夠回家問候探望,稍微忘記了身份的貧賤。唯獨思念幾個朋友,(我們)分離異地,見面的時間又不可以約定。夢中時時看見兄長和褐甫等人擊掌談論古今之事,盡情嬉笑歡呼,醒來后徒增悲傷和離散的遺憾。
方法指導:#p#分頁標題#e#
聯(lián)想推斷法
1.課本聯(lián)想法
高考試題中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我們要善于聯(lián)系課內(nèi)所學過的實詞,舉一反三,找出對應文句,進行相應遷移。
2.雙音聯(lián)想法
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試題中出現(xiàn)的單音節(jié)詞,可以聯(lián)想雙音節(jié)詞來推斷。
3.成語聯(lián)想法
不少成語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語中保留了很多詞語的古義,借助平時比較熟悉的成語中的有關詞語的含義來推斷文言實詞含義,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方法四: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判斷加點詞解釋正誤。
(2015·高考廣西卷)方其刻意為廉之時,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茍捐之足以為名,而得之足以為罪,則千金有所必割;茍捐之不足以為名,而得之不足以為罪,則錐刀有所必算。人見其千金之捐乃其奇節(jié),而不知錐刀之算其真機也,從而謂之曰廉。
則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棄
正誤:正確。
推導方法總結:運用句式推斷法。結合下文語境“則錐刀有所必算”,“割”與“算(算計)”相對,判斷“割”是“舍棄”之意正確。
參考譯文:
(實際上)正當他們刻意做出廉潔的行為時,他們(貪婪)的萌芽本來就已暴露了。如果拋棄它們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們足以構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舍棄了不足以成就名聲,而得到了不足以構成罪行,那么他對錐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計。世人看見他拋棄千金,竟然認為他氣節(jié)奇?zhèn)ィ瑓s不知算計錐刀尖大的微利,才是他們的真正心機,于是就稱贊他廉潔。
方法指導:
句式推斷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句等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對偶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義、詞性。
方法五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判斷加點詞解釋正誤。
(2015·高考廣東卷)(十年)九月,清兵駐于牛蘭。召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wèi)。賜象昇尚方劍,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師及郊。當是時,嗣昌、起潛主和議。象昇聞之,頓足嘆曰:“予受國恩,恨不得死所,有如萬分一不幸,寧捐軀斷脰耳。”決策議戰(zhàn),然事多為嗣昌、起潛撓。疏請分兵,則議宣、大、山西三帥屬象昇,關、寧諸路屬起潛。象昇名督天下兵,實不及二萬。次順義。#p#分頁標題#e#
次順義 次:駐扎
正誤:正確。
推導方法總結:運用語法推斷法。“次順義”中“順義”為地名,作“次”的賓語,“次”應為動詞,解釋為“駐扎”,正確。
參考譯文:
(崇禎十年)九月,清兵駐扎在牛蘭?;实壅傩?、大同、山西的三個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來護衛(wèi)京師。賜予象昇尚方寶劍,統(tǒng)率全國各地來增援的部隊。象昇身披麻衣,腳穿草鞋,誓師后來到京城郊區(qū)。這個時候,嗣昌、起潛主張和議。象昇得知后,跺著腳感慨地說:“我蒙受國家的大恩,只是遺憾死而不得其所,假如這回有萬分之一的不幸,我寧愿捐軀斷頭,以身殉國。”于是下定決心考慮作戰(zhàn),但是很多事都受到嗣昌、起潛的阻撓。象昇上書請求分編部隊,朝廷就決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總兵的部隊歸象昇指揮,山海關、寧遠等各路部隊歸起潛指揮。象昇名義上統(tǒng)率全國各地的部隊,實際上領的兵不到兩萬人。駐扎在順義。
方法指導:
語法推斷法
句子的結構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jù)。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shù)取?/p>
方法六: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判斷加點詞解釋正誤。
梁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shù)。梁之邊亭劬力數(shù)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惡。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楚亭人心惡梁亭之賢己,因夜往竊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覺之,因請其尉,亦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就曰:“惡!是何可?構怨召禍之道也,人惡亦惡,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莫夜竊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則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梁亭之為也。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赧然愧,以意自閔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無有他罪乎?此梁之陰讓也。”乃謝以重幣,而請交于梁王。
因夜往竊搔梁亭之瓜 搔:通“騷”,擾亂
正誤:正確。
推導方法總結:運用通假代入法。據(jù)上文“楚亭人心惡梁亭之賢己”,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動梁國的瓜,“搔”本身沒有“擾亂”之意,只能看作通假字“騷”,因此正確。
參考譯文:
#p#分頁標題#e#梁國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經(jīng)做過一個邊境縣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界。梁國的邊境兵營和楚國的邊境兵營都種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國戍邊的人勤勞努力,經(jīng)常澆灌他們的瓜田,所以瓜長得很好;楚國士兵懶惰,很少去澆灌他們的瓜,所以瓜長得不好。楚國縣令就因為梁國的瓜好,怒責楚國士兵沒有把瓜種好。楚國士兵心里忌恨梁國士兵(瓜種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動他們的瓜,所以(梁國的)瓜總是有枯死的。梁國士兵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于是請求縣尉,也想偷偷前去報復,翻動楚國兵營的瓜田??h尉拿這件事向宋就請示,宋就說:“唉!這怎么行呢?結下了仇怨,是惹禍的根源呀,人家使壞你也跟著使壞,怎么心胸狹小得這樣厲害。要讓我教給你辦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過去,偷偷地為楚國兵營在夜里好好地澆灌他們的瓜田,不要讓他們知道。”于是梁國士兵就在每天夜間偷偷地去澆灌楚國兵營的瓜田。楚國士兵早晨去瓜園巡視,就發(fā)現(xiàn)都已經(jīng)澆過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長得好了。楚國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觀察,才知是梁國士兵干的。楚國縣令聽說了這件事很高興,于是詳細地把這件事報告給楚王。楚王聽了之后,又憂愁又慚愧,把這事當成自己的心病(憂慮),于是告訴主管官吏說:“調(diào)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搗亂的人,他們莫非還有其他罪過嗎?這是梁國人在暗中責備我們呀。”于是拿出豐厚的禮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請求與梁王結交。
方法指導:
通假代入法
文言實詞中當遇到某字的本義、引申義都講不通時,便可以從通假字角度考慮。然后根據(jù)通假字與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點推知本字。
方法七: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判斷加點詞解釋正誤。
(2015·高考浙江卷)甲申秋,直秘閣王侯秬來領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災,盡壞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則有邊事,當涂兵之沖,上下震揺。侯下車,救災之政,備敵之略,皆有次敘。饑者飽,壞者筑。赤白囊晝夜至,侯一以靜填之。
侯下車 下車:初到任
正誤:正確。
推導方法總結:運用常識識記法。“侯下車”中“下車”涉及文化常識,解釋為“初到任”,正確。
參考譯文:
甲申年秋天,直秘閣王秬來擔任太守,正趕上發(fā)生水災,把堤防都沖壞了,百姓沒有一粒糧食吃。到了冬天,邊境地區(qū)又發(fā)生戰(zhàn)事,當涂是軍事要地,上下震動。王秬初到任,救災的措施,防備敵人的方略,都安排得井然有序。饑餓的人能吃飽,倒塌的堤防進行了修筑。緊急情報日夜送到,王秬都平靜地對待。#p#分頁標題#e#
方法指導:
常識識記法
文言實詞的推斷還要求考生必須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如“乞骸骨”(告老還鄉(xiāng))、“下車”(官員剛到任)、“春秋”(年齡)、“結發(fā)”(男子成年)等。例:“晁錯為內(nèi)史,貴幸用事。用事:憑感情做事。”題目解釋為“憑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識之故,古文中“用事”專指“掌權”。
練習題:
(一)閱讀下面這則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題目。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懷無親,外內(nèi)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遂隱而死。晉文公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祿亦弗及 及:輪到,到達
B.天未絕晉 絕:斷絕
C.主晉祀者 主:主持
D.天實置之 置:放棄
解析:選D。置:擁立。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竊人之財 竊:偷盜
B.下義其罪 義:以……為義,贊美
C.以死誰懟 懟:損害
D.言,身之文也 文:裝飾品
解析:選C。懟:埋怨。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不亦誣乎 誣:誣陷
B.上下相蒙 蒙:蒙難
C.以志吾過 志:敘述
D.尤而效之 尤:錯誤
解析:選D。A項,誣:欺騙。B項,蒙:蒙騙。C項,志:記錄。
參考譯文:
晉文公賞賜跟從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爵祿,爵祿也沒有輪到他。介之推說:“獻公的兒子九人,只有國君在世了?;莨?、懷公沒有親人,國內(nèi)外都厭棄他們。上天沒有斷絕晉國的后嗣,一定會有君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國君是誰?實在是上天擁立的他,而那幾個人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不是騙人嗎?盜竊別人的財物,尚且稱為盜竊,何況竊取上天的功勞當作自己的功勞呢?下面的人贊美他們的罪過,上面的人獎勵他們的欺詐,上下相互欺騙,就難以和他們相處了。”他的母親說:“何不也去請求爵祿?就這樣死了,怨誰?”介之推回答說:“明知是錯誤而效法它,罪過更要加重了。而且我發(fā)出過怨言,不吃國君的俸祿。”他的母親說:“也要讓國君知道這件事,怎么樣?”介之推回答說:“言語,是身上的裝飾品。身子將要隱藏,哪里還要用言語去裝飾它?這樣做,就是為了顯露自己了。”他的母親說:“能夠像你說的這樣去做嗎?我和你一塊兒隱居。”于是母子倆隱居到死。晉文公尋找他沒有找到,就以綿上作為介之推的封地,說:“以此銘記我的過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p#分頁標題#e#
(二)推斷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鞠詠為進士,以文學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詠擢第,釋褐為大理評事,知杭州仁和縣。將之官,先以書及所作詩寄王公,以謝平昔獎進,今復為吏,得以文字相樂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禮,課其職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復冀其相知,而專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為參知政事,首以詠薦。人或問其故,答曰:“鞠詠之才,不患不達。所憂者氣峻而驕,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聞之,始以王公為真相知也。
1.釋褐為大理評事:
2.知杭州仁和縣:
3.以謝平昔獎進:
4.課其職事甚急:
答案:1.脫下粗布衣服 2.掌管 3.往常 4.督促
免責聲明:①凡本站注明“本文來源:廣西戴氏教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站協(xié)議 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廣西戴氏教育”,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zhuǎn)載稿,本站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 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nèi)速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