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戴氏教育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時間:2021-04-18 07:40:52 點擊:0次
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都考差了哪些內(nèi)容呢?試題難易程度怎么樣呢?學生們天然是要面對上課做題以及考試的,考試也是對我們只是的掌握程度的一種檢測。秦學教育小編今天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深圳市2018年高三年級的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的語文試題,以下是詳細內(nèi)容,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秦學教育廣西官網(wǎng)!
深圳市2018年高三年級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
語 文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新媒介是一把雙刃劍,在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為能力以及提供各種超感官體驗時,其產(chǎn)生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忽視。每天各種無用信息占據(jù)人們的大量時間,使人們非理性沖動增多,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淡薄,也更容易產(chǎn)生緊張和焦慮情緒。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從媒體與受眾兩方面入手,積極尋求對策。
從媒體角度看,媒體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術降低受眾的信息接收成本。這項技術以數(shù)據(jù)分析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從而與受眾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體機構(gòu)根據(jù)用戶個人需求方面的關鍵詞、以往瀏覽的相關數(shù)據(jù)以及學歷、職業(yè)、愛好等特征信息,進行匯集、整理、跟蹤和分析,并根據(jù)用戶充值、消費、反饋等數(shù)據(jù)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戶的個性化潛在需求,進行精準的信息推送。雖然公司主要以推廣自己服務項目為目的,但這種技術更注重用戶的體驗和選擇,會大大減少許多有意無意強加于受眾的信息,從而降低了受眾進行信息處理的時間成本,使其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種信息。這樣的智能匹配模式會越來越精細化、個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術可以根據(jù)手機定位,確定用戶是在辦公場所、家里還是旅途中來推送合適的視聽內(nèi)容;還可以根據(jù)用戶手機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確定推送時間,以及根據(jù)某一信息關注度的高低確定是否推送。
從信息受眾角度看,受眾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眾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yǎng),即對媒介本身帶來的危害及個人在媒介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持清醒認識的能力。任何時候,受眾都要保持對新媒介的主動權、選擇權,不能被媒介技術左右,而要學會組織與控制信息和技術。這種主動選擇權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養(yǎng)基礎上的。除此之外,受眾還需要加強法律、倫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養(yǎng),能夠準確判斷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話語行為的規(guī)范和尺度,從而將媒介信息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既要推動媒介的技術革新,又要提升受眾對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這兩方面結(jié)合起來,才能使媒介技術真正為我所用,形成媒介與受眾的良性互動。
(摘編自馬慧茹 冶進?!独硇悦鎸π旅浇榈男畔⒑Q蟆?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媒介產(chǎn)生負面效應的原因是人們在信息海洋中沒有獲得主動權、選擇權。
B.人們因無用信息泛濫而形成的非理性沖動,會導致緊張和焦慮情緒的產(chǎn)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術可以根據(jù)受眾需求實現(xiàn)智能化、個性化信息的精準推送。
D.以推廣服務項目為主要目的,決定了媒體很難真正注重用戶的體驗和選擇。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新媒介有著負面效應為立論前提,并由此指向減少新媒介負面效應的對策。
B.全文圍繞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這一問題,從兩個密切相關的角度來展開分析。
C.文章的第二段舉出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信息智能匹配技術的特點、優(yōu)勢以及發(fā)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發(fā)展帶來的問題,接著分析解決方法,最后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信息智能匹配技術的精準推送使受眾得到好處,對此受眾仍要保持清醒頭腦。
B.信息智能匹配技術的持續(xù)發(fā)展,得益于手機、網(wǎng)絡的普及和媒體的廣泛應用。
C.缺少媒介素養(yǎng)的人,難以組織與控制信息,也肯定無法判斷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眾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術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朗讀與吶喊
莫 言
今年二月,在故鄉(xiāng)的大街上,我與推著車子賣豆腐的小學同學方快相遇。方快提著我的乳名罵我闖富了忘了老同學。我說我都六十多歲了,你就別叫乳名了吧!他說,你想讓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聰明的,他六十多歲了還在賣豆腐只能說他沒碰上展露才華的機會。他喊我的乳名就說明他對我的不服氣。我獲獎后,面對采訪的記者他提著我的乳名說:“他呀,根本不行!朗誦課文,他不是我的對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與朗讀有關的事來。
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是學校唯一用普通話講課的老師。在我們那里,誰要是出去上幾天學或當幾年兵,回來就說普通話,肯定成為嘲諷的對象。在強大的習慣勢力壓迫下,還堅持用普通話講課,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們老師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我們齊聲朗讀時,老師提著教鞭在教室里轉(zhuǎn)悠,辨別誰的聲音里有著對課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實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帶著我們?nèi)ヌ镆袄镒搅藥资磺嗤埽猛吖尢岬浇淌依?,放在腳下。那天新課是《青蛙》,老師帶領我們朗讀:
“每到黃昏,池塘邊有一只老青蛙先發(fā)出單音的獨唱,接著滿塘的蛙跟著唱起來。呱!呱!呱!……”
我們從來沒有像那次朗讀那樣賣力,那樣愉快,那樣充滿期待。我們一邊朗讀一邊偷眼看方快。他的臉膛紅撲撲的,臉上洋溢著喜氣。他從來都是朗讀的搗亂者,但這次卻成了領讀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韻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話!連老師也用訝異的目光看著他。這時候,我看到他用腳推倒了瓦罐,幾十只青蛙爭先恐后地跳出來。伴隨著女生們的尖叫和男生們的怪笑,我們看到老師變色的臉——教室里只有方快一個人還在朗讀:
“……青蛙,真是一種可愛的動物……”
我們原以為老師會跟方快決一死戰(zhàn),沒想到在方快響亮的朗讀聲中,老師蠟黃的臉漸漸紅潤起來。我們老師是一個有酒渦的男人,他的臉上出現(xiàn)酒渦我們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讀,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對老師傻笑。老師響亮地拍著巴掌,連聲說:“好好好!太好了!”
此后不久,方快便當了學習委員,之后又當了班長,成了好學生,成了老師的驕傲,成了后進變先進的典型,還參加全縣朗讀比賽獲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為歷史原因,他很可能成為我們高密東北鄉(xiāng)一個杰出人物。當然,現(xiàn)在也不能說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質(zhì)量很好,供不應求。
方快引發(fā)了朗讀的熱潮。我們朗讀,我們背誦,我們把語文課本一字不漏地從頭背到尾。我是其中一個追隨者。
后來當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報紙的才能被指導員發(fā)現(xiàn),讓我在團部歡迎新兵大會上發(fā)言。調(diào)到軍校后,領導錯以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讓我當政治教員給新學員講課。講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我哪里懂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硬著頭皮也要沖上去。
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書回家探親。我在鄰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備課,講稿寫好了,就一遍遍地讀。當時我以為我講的是標準普通話,后來才知道我講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話)。我先是小聲讀,讀著讀著就起了高聲,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吶喊。全不顧墻外有耳,全不顧村里人的說三道四,全不顧家里人的難堪。那時我們家東廂房里還養(yǎng)著一頭牛,每當我吶喊時,母親就會進來勸我:別吆呼了,你把牛都嚇得不吃草了。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在開學后的課堂上,作用明顯,反響強烈。我也頗為得意。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會,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學員說:我們當年給您起了一個外號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們受了我多少折磨。
去年秋天,我見到了仰慕已久的葉嘉瑩先生,聽她吟誦唐詩宋詞。葉先生說從來沒有人教過她吟唱,從小她就這樣唱讀,因為她感覺就應該這樣讀,這樣唱。聽了葉先生的話,我想,是的,每個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調(diào),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標準普通話讀出的詩詞,確實很好聽,但其實都不是古典詩詞應該發(fā)出的聲音。告別葉先生后,我曾把門窗堵嚴了吟唱過幾首唐詩宋詞,感覺無比暢快。但我知道,葉先生的自由吟唱會贏得滿堂彩,而如果我敢登臺放腔,迎接我的——當然不會是獵槍。
(有刪改)
4.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方快執(zhí)意叫“我”的乳名,是因為他不服氣;而不服氣的原因,則是他當年曾憑著朗讀而無比輝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隨者之一。
B.文中的語文老師很了不起,他不僅有著在鄉(xiāng)里人嘲笑中堅持自我的勇氣,也有著用寬容、賞識來改變一個搗蛋學生的胸懷與智慧。
C.文章善用加強語勢的方法傳情達意,如連用三個“成了”表現(xiàn)方快出名后的得意,連用三個“全不顧”表現(xiàn)“我”朗讀時的投入。
D.方快與“我”,一個因歷史原因而寂寂無聞,一個因抓住偶然的機遇而改變了命運,文章借此表達命運難測、造化弄人的感慨。
5.請結(jié)合上下文,賞析文中劃線的句子。(5分)
6.文章題目是“朗讀與吶喊”,結(jié)尾卻寫“吟唱”,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請結(jié)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2009年,中國政府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2014年,政府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動了新能源汽車業(yè)蓬勃發(fā)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40多萬輛,而在中國銷售的電動汽車占比就超過了50%。
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發(fā)生了車企利用政策漏洞騙補的個案。另外,中國新能源汽車存在“大而不強”的現(xiàn)象。微型純電動汽車憑著價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獲得政府補貼等優(yōu)勢,占據(jù)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的65%(2017年數(shù)據(jù)),但這些車型排量小、技術含量低。在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tǒng)和整車系統(tǒng)集成等核心技術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與國際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摘編自林芝罘《解析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得失 補貼政策待完善》)
材料二: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ǎn)銷規(guī)模的迅速擴大,中央財政負擔不斷遞增,2016年補貼清算資金就高達58.59億元。
2016年12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fā)改委等四部委發(fā)布通知,從補貼門檻、補貼方式、補貼金額、騙補懲罰等四個方面做了嚴格的規(guī)定,明確要求2017年的國家補貼在2016年的基礎上降低20%。
2017年12月,四部委發(fā)布公告,規(guī)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繼續(xù)免征車輛購置稅。這一政策雖作用于消費環(huán)節(jié),但最終受益者還是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當然,消費者的“用腳投票”也會倒逼新能源汽車企業(yè)提高技術水平,提供更好產(chǎn)品。
2018年2月,四部委發(fā)布通知,大幅減少補貼金額,并對新能源汽車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電動汽車中,只有續(xù)航里程長、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高的車型才能得到更優(yōu)厚的補貼;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為代表的微型純電動汽車,在補貼減半甚至失去補貼的情況下,將逐步失去價格競爭優(yōu)勢。微型純電動汽車制造商為獲取補貼,必須進行技術改造。
(摘編自謝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 新能源客車財政補貼大降》)
材料三:
(資料來源于2013-2018年我國純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分析)
材料四:
有關部門表示,政府將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為保證政策銜接,《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市場化補貼機制。該辦法對所有車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積分(即油耗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兩項考核指標。達標獲正積分,未達標獲負積分。油耗正積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都能在關聯(lián)企業(yè)間轉(zhuǎn)讓;油耗正積分還能結(jié)轉(zhuǎn)至下一年底使用,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不能結(jié)轉(zhuǎn)。所有負積分都必須在當年內(nèi)用正積分來抵償。油耗負積分可用油耗正積分或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抵償,而新能源汽車負積分只能向關聯(lián)企業(yè)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來抵償。
該辦法還規(guī)定,新能源汽車在油耗積分計算中,可直接以2~5倍的數(shù)量參與計算??梢哉f,新能源汽車能夠在油耗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中得到雙重優(yōu)惠。因此,生產(chǎn)新能源汽車幾乎成了未來乘用車企業(yè)油耗積分達標的最佳選擇。那些在新能源汽車布局上明顯滯后的傳統(tǒng)車企,未來勢必要額外增加不菲的“買分”成本。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信息化部政策法規(guī)司《<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解讀》)
7.下列對“材料四”中“管理辦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某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積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選擇出售給關聯(lián)企業(yè);如果是負分,只能從關聯(lián)企業(yè)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來抵償。
B.某車企的油耗積分如果是負分,它可以選擇從關聯(lián)企業(yè)購買正積分來抵償,也可以選擇用上年度結(jié)轉(zhuǎn)的正積分來抵償。
C.某車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積分、新能源汽車積分這兩項指標中有一項未達標,就不得不額外增加不菲的“買分”成本。
D.該政策實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而且讓新能源汽車發(fā)展不再依賴政府的補貼,進一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微型純電動汽車在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占比很大,說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大而不強”,補貼政策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
B.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的實施與延期,使得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可以從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資金來進行技術升級。
C. 知豆D2等微型純電動汽車難以滿足2018年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提出的更高的技術要求,因此補貼被減半甚至失去補貼。
D.相比2013年,2018年純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對續(xù)航里程數(shù)的分類更細,其目的是減少對所有純電動汽車車型的補貼。
E.參照2016年,可看出2018年純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對續(xù)航表現(xiàn)不佳與續(xù)航表現(xiàn)優(yōu)秀的車型,采取完全不同的補貼政策。
9. 我國政府部門針對新能源汽車“大而不強”的現(xiàn)狀,進行了哪些政策引導?請簡要概括說明。(4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陳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進士第。調(diào)內(nèi)江縣尉,縣吏受賄,賦民不均。咸以聞于部使,為下令聽民自陳利病,而委咸均其賦。改知果州南充縣,轉(zhuǎn)運司辟主管文字。歲旱,稅司免下戶兩稅,轉(zhuǎn)運使安節(jié)以為虧漕計,咸白安節(jié)曰:“茍利于民,違之不可。”安節(jié)從之。蜀歲收輸絹錢,民以為病,咸白安節(jié),核入節(jié)出,奏歲減二十余萬緡。大修學宮,政以最聞,改知普州。開禧元年,邊事興,四川宣撫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機宜文字。咸貽書勸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圖籍以疏財用之源,視險要以決攻守之計。松復書深納,然實不能用。副使吳曦蔑視松易置將兵不關白正使咸憂之復說松收義士為緩急用據(jù)險厄立關堡以備不虞松又不能用。遷利路轉(zhuǎn)運判官。曦叛臣于金,關外四州繼沒,人情大駭。咸留大安軍督軍糧,檄其守楊震仲振流民,備奸盜,眾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謀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脅之以令其余,檄咸議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尋奏以咸總蜀賦,從之。時僭亂后,帑藏赤立。咸至武興,與丙商榷利病,兵政財計,合為一家。核諸司羨余,移支常平廣惠米。汰弱兵二萬余,規(guī)畫備至,故軍興增支之數(shù),皆不取于民。咸晝夜精勤,調(diào)度有方, 不二歲,錢糧布帛饒足。嘉陵江流忽淺,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動,疏而導之,自益昌至于魚梁,饋運無阻。金州地險,咸增饋米以實之,人皆曰:“金州之險,金人不可向,何益之為?”咸曰:“敵至而慮,無及矣。”未幾,金人犯上津,賴以固。召為司農(nóng)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賜謚勤節(jié)。
(節(jié)選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副使吳曦蔑視松/易置將兵/不關白正使/咸憂之/復說松收義士為緩急用/據(jù)險厄立/關堡以備不虞/松又不能用/
B. 副使吳曦蔑視松/易置將兵/不關白正使/咸憂之/復說松收義士為緩急用/據(jù)險厄/立關堡/以備不虞/松又不能用/
C. 副使吳曦蔑視松/易置將兵不關白/正使咸憂之/復說松收義士為緩急/用據(jù)險厄/立關堡/以備不虞/松又不能用/
D. 副使吳曦蔑視松/易置將兵不關白/正使咸憂之/復說松收義士為緩急用/據(jù)險厄/立關堡/以備不虞/松又不能用/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漕計,指漕運總量。漕運是古代利用水道來調(diào)運糧食(公糧為主)的運輸方式。
B. 以最聞,指因政績考核優(yōu)秀而聞名。古代考核政績時劃分的等級以上等為“最”。
C. 圖籍,圖是指地圖;籍是指書籍。古代官府通過圖籍來了解疆土、居民等情況。
D. 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曉諭、聲討的文書;在本文中作動詞,用檄文告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咸長于政事,體恤百姓。內(nèi)江縣官員貪賄無為,賦民不均。陳咸陳情部使,部使讓他聽準百姓自陳利病,并讓他來做調(diào)整賦稅工作。
B. 陳咸應變有方,效果顯著。吳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驚。他督促收集軍糧、發(fā)布文告賑濟流民、防備奸盜,百姓最終安定下來。
C.陳咸總理蜀賦,調(diào)度有方。安丙推薦他總理蜀地賦稅,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財政現(xiàn)狀,把兵政財計合為一家,合理調(diào)度,收到明顯效果。
D.陳咸面對困境,積極有為。面對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傳聞,他并不驚慌,而是積極疏導航道,使得從益昌到魚梁的航運保持暢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安丙密以曦反謀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2)咸曰:“敵至而慮,無及矣。”未幾,金人犯上津,賴以固。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揚州偶會前洛陽盧耿主簿
韋應物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
猶存袖里字,忽怪鬢中絲。
客舍盈樽酒,江行滿篋詩。
更能連騎出,還似洛橋時。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
A.“故人稀”點出詩人的處境,暗寓人事的變遷,以淡淡的悲傷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
B. 詩人的衣袖里仍保存著友人寫的文字,這一細節(jié)流露出詩人對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視。
C. 第四句將眼前人與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內(nèi)心的波動,反映詩人對友人的關愛。
D. 頸聯(lián)用兩個典型的畫面,表現(xiàn)詩人與友人客舍對飲的暢快淋漓,江行唱和的興致盎然。
E. 整首詩意象絢麗豐富,風格飄逸豪放,在多個場景的切換中表現(xiàn)了情感的起伏變化。
15. 這首詩的尾聯(lián)筆法靈活,意蘊豐富,請你對此加以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5分)
16.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現(xiàn)出作者心系國家安危、渴望赴邊建功的豪情壯志。
(2)韓愈在《師說》中認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脫貧攻堅到了關鍵時刻,只要我們勠力同心,真干實干,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攻堅戰(zhàn),兌現(xiàn)“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
當年他的大女兒和小兒子哭著抱住他的腿不讓他走,兒女情長,令他心如刀割,但為了事業(yè),他咬咬牙,還是毅然登上西去的列車。
支教老師梁俊和山區(qū)孩子們演唱的《苔》,質(zhì)樸無華,卻如天籟;他們讓觀眾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無與倫比的魅力。
林教授講課時,喜歡從現(xiàn)實生活具體案例中尋找切入點,呈現(xiàn)事實真相;然后避實就虛,由實踐上升到理論,尋求規(guī)律,直指本質(zhì)。
美國出現(xiàn)貿(mào)易逆差的根源是其國內(nèi)經(jīng)濟失衡,不解決財政赤字問題,不增加居民儲蓄,單靠保護主義來解決問題,這無異于緣木求魚。
畫家借李白的形象抒發(fā)胸臆,以筆墨揮灑豪情,飄逸飛動的墨線與李白浪漫清俊的詩章并駕齊驅(qū),將詩仙的神韻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南甜北咸”雖然是個籠統(tǒng)的說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飲食文化地區(qū)差異的明顯特征,也反映人們的口味與地理環(huán)境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
B.全民閱讀的推動者與其強迫讀者從手機刷屏轉(zhuǎn)到紙質(zhì)閱讀,倒不如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幫助讀者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為他們搭建優(yōu)質(zhì)的手機閱讀平臺。
C.《國家寶藏》這樣的文物類節(jié)目的興起,很好地滿足了人們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來學習文物知識、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在需求,因而受到人們追捧。
D.大家觀看了《厲害了,我的國》,電影里中國橋、中國路等超級工程的震撼影像,彰顯了祖國的強大實力,也感受到國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19.下列情景中給朋友發(fā)的短信,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分)
A.(祝賀生女兒) 近日聞尊夫婦喜添千金,弄瓦之慶,遙以致賀。
B.(邀請來吃飯) 擬在敝舍準備盛宴,如蒙惠然肯來,榮幸之至。
C.(問候病情) 聞君抱恙,不勝垂念,謹致問候,祝早日康復。
D.(拜托幫忙) 冒昧唐突干請,所懇之事,務必慨允,不勝感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亞里士多德與計算機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正是他提出的邏輯推理系統(tǒng), 。這一系統(tǒng)產(chǎn)生前,人們對事物進行判斷只能 ,因此能做出的判斷也是有限的。這一系統(tǒng)產(chǎn)生后,無需任何經(jīng)驗的參與,只需通過邏輯推理就可以得到“邏輯真理”。這對計算機的發(fā)展非常重要,因為計算機和人不同, ,尤其需要一套不依賴于生活經(jīng)驗的邏輯推理體系。
21.下面文段有三處存在偷換概念的問題,請參照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6分)
規(guī)則,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規(guī)定出來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每個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線。在小人橫行、阿諛奉承之風盛行的北宋官場里,周敦頤堅守良知,潔身自好,最終流芳百世。當然,盲目地遵守規(guī)則也不行。比如,長輩命令你去做壞事,你就不能盲目遵從。
“做人的底線”不能等同規(guī)則。前者可以主觀選擇的,后者是強制的。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講成長經(jīng)歷及學習心得。他說自己在母校學習期間就非常喜歡儒家文化;現(xiàn)在,他正跟著研究生導師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
有位同學向他提問:“對儒家文化,我們有所了解,像‘約之以禮’‘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類的道理,我也很認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樣做,會不會連公交車都擠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將怎樣回應這樣的提問?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2018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
語文參考答案及試題解析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1.【參考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理解語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C級。
【試題分析】A項前半句“新媒介產(chǎn)生負面效應的原因”源于原文第一段,后半句“人們在信息海洋中沒有獲得主動權、選擇權”源于原文第三段。從全文看,文章主要是從“媒體”和“信息受眾”兩大角度進行對策分析,因此,需要把對策轉(zhuǎn)換為問題或原因,即“從媒體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術降低受眾的信息接收成本”可以轉(zhuǎn)換為“受眾的信息接收成本高”,從“從信息受眾角度看,受眾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轉(zhuǎn)換為“受眾使用新媒體缺乏理性”。由此可知A錯。B項源于原文第一段。原文說“每天各種無用信息占據(jù)人們的大量時間,使人們非理性沖動增多,人際關系越來越淡薄,也更容易產(chǎn)生緊張和焦慮情緒”,三者是并列關系,而題目表述為因果關系,所以B項錯誤。C項源于原文第二段,原文“一些媒體機構(gòu)根據(jù)用戶個人需求……進行精準信息推送”“雖然公司主要以推廣自己服務項目為目的,但這種技術……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種信息”,整合兩層意思,可知C項正確。D項,原文意思是媒體非常“注重用戶的體驗和選擇”以達到“推廣服務項目的目的”,所以D錯。)
2.【參考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試題分析】本題是要求考生選出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答案是B。A項是對原文論證前提和指向性分析。立論前提由原文第一段“新媒介在……同時,產(chǎn)生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忽視”可以推知;立論指向問題解決策略,即,“減少新媒介負面效應的對策”。B項錯。B項是對文章核心論證問題的分析,前半句“文章圍繞著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這一問題”中“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概括錯誤,“為何”與“如何”區(qū)別很大,“為何”是原因分析,“如何”是怎樣做,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去分析。B項的后半句“從兩個密切相關的角度來展開分析”分析正確。文章就是從“媒體”和“受眾”兩個角度進行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媒介與受眾的良性互動”可知二者關系密切。C項是對論證方法的分析。第二段有兩處“比如”,即使用了舉例論證方法;而兩處舉例論證所論證的內(nèi)容概括為“信息智能匹配技術的特點、優(yōu)勢以及發(fā)展”。由此可知C項正確。D項是對原文整個論證結(jié)構(gòu)的分析。原文第一段提出新媒介發(fā)展的現(xiàn)狀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兩個角度,中間兩層分別從“媒介的技術革新”和“受眾對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一段則作出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
3.【參考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進行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試題分析】A項前半句源于第二段,后半句是根據(jù)原文的第二段做的推斷,文章第三段分析的就是“受眾理性的媒介素養(yǎng)”,從現(xiàn)實生活邏輯也可以推出這個判斷。所以A項正確。B項是對“信息智能匹配技術的持續(xù)發(fā)展”條件的推斷,這個推斷符合生活邏輯。C項是對“缺少媒介素養(yǎng)”對一個人在新媒介時代可能有的結(jié)果,相關內(nèi)容可以從第三段進行推斷判斷。C項對推出的兩大結(jié)果“難以組織與控制信息”“肯定無法判斷信息的是非利弊”表述過于絕對。D項是對“受眾理性使用新媒體能力不能提高”的影響分析。文章從“信息智能匹配技術”與“受眾媒介素養(yǎng)”“良性互動”進行分析論證,內(nèi)此推知“媒介技術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成立,可知D項正確。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4分)
4.【參考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對散文相關內(nèi)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層級為D級。
【試題分析】A項是對散文內(nèi)容的梳理,第一段提到,“他喊我的乳名就說明他對我的不服氣”,而不服氣的原因,第一段末尾提到“朗誦課文,他不是我的對手”,后文又提到,方快因為朗讀而成當了班長,有了名氣,并帶動班里朗讀的風氣,而“我是其中一個追隨者”,所以A項正確。
B項,文中提到“我們老師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一方面他“在強大的習慣勢力壓迫下,還堅持用普通話講課”,這體現(xiàn)他“堅持自我的勇氣”,另一方面,面對方快的惡作劇,他連聲叫好,還提拔方快做班長,方快成了好學生,并獲得全選朗讀比賽第三名,這體現(xiàn)他“用寬容、賞識來改變一個搗蛋學生的胸懷與智慧”,所以B項正確。
C項,三個“成了”、三個“全不顧”都使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可以增加語勢,再結(jié)合具體的內(nèi)容,可知這種語勢正是表現(xiàn)了方快成名后的快意,“我”朗讀時的忘我,所以C項正確。
D項,“文章借此表達了命運難測、造化弄人的感慨”,夸大了命運的威力,對主題的理解有誤。從文章內(nèi)容來看,方快因朗讀而找到自信與尊嚴,年老賣豆腐時仍認為自己不比莫言差;莫言因朗讀、吶喊而改變命運,都反映了在文中命運所起的作用是次要的,主觀的努力遠比命運更加重要。
5.【參考答案】(1)朗讀內(nèi)容畫面逼真,饒有趣味。富有畫面感(讓人如聞其聲),映襯出童心的天真可愛。(2)朗讀內(nèi)容與(朗讀)情境構(gòu)成重合,意韻豐富。老青蛙帶滿塘的蛙鳴唱,象征語文老師帶動學生、方快帶動其他人朗讀,意蘊豐富。(3)朗讀情境與現(xiàn)實情境形成反差。一本正經(jīng)的朗讀與后文教室里的混亂相映照,使文章有了波瀾。(4)運用擬人修辭和擬聲詞,描摹池塘黃昏時分青蛙齊鳴的充滿生機的景象,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一點2分,二點3分,三點5分)
【命題立意】本題擬從畫線句子的鑒賞角度著重考查考生對散文語言鑒賞評價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試題分析】文章中畫線句子是語文課上學習的新課《青蛙》的一段,語文老師帶領“我們”朗讀的內(nèi)容。這段“引文”有多重別有意味之處。第一,它的內(nèi)容與朗讀者的身份及情境的巧妙吻合:“老青蛙”—語文教師,“滿塘的蛙”—“我們”;“先發(fā)出單音的獨唱”—老師帶領我們朗讀,“滿塘的蛙跟著唱起來”—我們齊聲朗讀。第二是引文中的“青蛙”與課堂里的“青蛙”。“有天中午,方快帶著我們?nèi)ヌ镆袄镒搅藥资磺嗤?,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腳下”,教室里有“青蛙”,是“我們”都知道的,它們也會聽到這段朗讀,也將會被方快踢倒瓦罐跳出來而引發(fā)教室大亂,這個“惡作劇”是“我們”又期待又害怕的。第三,借青蛙寫方快與語文教師之間的有趣味的關系。等到教室內(nèi)因青蛙的出現(xiàn)而大亂時,只有方快一人還在朗讀:“……青蛙,真是一種可愛的動物……”,這里的“青蛙”比喻的是語文教師。
“每到黃昏,池塘邊有一只老青蛙先發(fā)出單音的獨唱,接著滿塘的蛙跟著唱起來。呱!呱!呱!……”因此,這段引文與文章內(nèi)容的貼切,產(chǎn)生了非常強烈的表達效果。同時劃線部分的老青蛙,暗含有方快和其他學生對語文老師的嘲弄之意,對一個不和時俗的,古板的鄉(xiāng)村教師的嘲弄。老師對此渾不自知自己正被嘲笑,依然帶著學生激情的朗誦朗誦,使老師形象更加滑稽。學生們早年不懂事的嘲弄與成熟后對老師的喜愛敬佩形成了對比,使老師形象更加鮮明。
這種表達效果可以從情境的象征意味、畫面聲色情態(tài)的生動可感、人物關系的多重寫照等多處進行鑒賞。
6.【參考答案】(1)為了深化文章主旨。“吟唱”表現(xiàn)“我”心態(tài)的成熟,“我”更認可用自己腔調(diào)來吟唱,也不害怕登臺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為了豐富文章內(nèi)容。“吟唱”是對前面的“朗誦與吶喊”的有效補充,反映“我”由追隨他人到迎難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長歷程,豐富文章的內(nèi)涵。(3)為了讓文章筆法靈活,跌宕起伏。“吟唱”宕開一筆,卻又與前文意脈貫通;以“朗誦與吶喊”之外的“吟唱”收結(jié)全文,看似閑筆,卻巧妙回應文章主旨,體現(xiàn)散文形散神聚的妙處。(每點2分,共6分)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解讀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級。
【試題分析】文章的題目是《朗讀與吶喊》,看題目主要是發(fā)生于“我”、“方快”因朗讀而發(fā)生的事件和回憶,但是,散文的文體特點就在于它可以有“宕開一筆”的寫法。“宕開一筆”也稱之為“閑筆”,就是主發(fā)要內(nèi)容發(fā)展到關鍵緊要處或已經(jīng)看似結(jié)束之時,故意把筆宕開,騰出幾筆或延宕出去寫其他事情。在寫文章上,其實閑筆不閑,表面上它是節(jié)外生枝,實際上它對文章結(jié)構(gòu)的安排、中心的表達、調(diào)動讀者的興趣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寫自己“見到了仰慕已久的葉嘉瑩先生”,“聽她吟誦唐詩宋詞”。如果前文的普通話的朗誦、再到我為了準備講課的“吶喊”都是無法讓讀者獲得對“讀”的“專業(yè)”認同的話,那么,葉嘉瑩先生的“吟誦”應該能獲得這種“專業(yè)認同”,但是,作者從葉先生那里獲得了對“吟唱”的理解:“從來沒有人教過她吟唱,從小她就這樣唱讀,因為她感覺就應該這樣讀,這樣唱。”而自己引發(fā)的感慨就是“每個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調(diào),想怎么唱就怎么唱”,這樣會“感覺無比暢快”,而且“迎接我的——當然不會是獵槍”,這里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唱出自己的聲音,活出自己的精彩。
題目設問為“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而沒有用“表達有什么作用”“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等設問方式,也是以此任務事引導學生進行真實的閱讀,避開答題套路。這一“延宕”或“閑筆”寫法,主要從對揭示深化主旨、豐富文章內(nèi)容、引發(fā)讀者興趣等方面進行鑒賞與評價。
7.【參考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對材料內(nèi)容的檢索、篩選材料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試題分析】本題要求考生帶著問題進入文本,通過尋找、鎖定、分辨、提煉,來判斷選項信息的正誤。本題的閱讀范圍在題干上已有明確,就是材料四即對“《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解讀”的理解。A項來源于“油耗正積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都能在關聯(lián)企業(yè)間轉(zhuǎn)讓”、“而新能源汽車負積分只能向關聯(lián)企業(yè)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來抵償”,A項只概述“新能源汽車”正負積分的轉(zhuǎn)讓與抵償辦法,對于正積分,用語為“可以”,對于負積分,用語為“只能”,A項選擇正確。B項來源與A項相同,是從油耗積分的角度來考查。原文表述為“油耗負積分可用油耗正積分或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抵償”,可知B項前半句“某車企的油耗積分如果是負分,它可以選擇從關聯(lián)企業(yè)購買積分來抵償”正確;根據(jù)原文“油耗正積分還能結(jié)轉(zhuǎn)至下一年底使用”可知后半句“也可以選擇用上年度結(jié)轉(zhuǎn)的正積分來抵償”正確。
C項來源于“油耗負積分可用油耗正積分或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抵償”,由此可以推知,“新能源汽車積分這兩項指標中有一項未達標”時,不一定需要通過“買分”來解決。所以C項錯誤。
D項內(nèi)容屬于對材料四政策引導效果及作用的理解與推斷。應該說,這幾則材料都是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政府所做的對補貼政策進行調(diào)整來展開的。應該結(jié)合材料三的表格以及材料四的最后一句“那些在新能源汽車布局上明顯滯后的傳統(tǒng)車企,未來勢必要額外增加不菲的‘買分’成本”進行推斷,這項自2018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政策的用意,當然包括“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和“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兩項內(nèi)容。材料四“有關部門表示,政府將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也進一步證明了要讓新能源汽車發(fā)展不再依賴政府的補貼。因此D項正確。
8.【參考答案】CE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材料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9.【參考答案】(1)從補貼門檻等四個方面做嚴格的規(guī)定。(2)延長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期限。(3)“減少補貼金額,并提高新能源汽車獲得補貼的技術門檻。”或者“減少補貼金額,并對新能源汽車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答案點1、2、3分別對應材料二2016、2017、2018三年的國家政策。答案點3的表意略有偏差。首先,原文用的是“并”字,可能同時施行兩個政策:“減少補貼”“提高獲得補貼的技術門檻”。第二,補貼政策不是提高汽車的技術門檻,而是只有達到某門檻的汽車才能獲得補貼。第三,如果從后文倒推,可以得出沒有達到技術門檻的汽車獲補將減少。但無法證明減少的補貼只有這一塊,可能存在總補貼額減少,里面技術類補貼額也消減了的情況。所以,建議如上表述)(4)實施積分管理,由國家補貼變?yōu)槭袌鲅a貼,使新能源汽車得到實惠。(每點1分,共4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對多則材料內(nèi)容分析綜合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試題分析】本題目要求考生在檢索、提取材料中重要信息的基礎上,將多個材料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貫通重新組合,然后概括分析各種信息之間的關系。“我國新能源汽車‘大而不強’”的表述來源于材料一,這應該是下面幾則材料的背景材料,下面幾則材料都是基于這種“大而不強”而采取的各項政策。考生可以從對這則幾則材料的時間界限以及這個時間區(qū)間內(nèi)所采取的政策進行概括。這道題是考查概括、整合內(nèi)容的能力,要有全局觀,概括起來不會太難。
整體上來說,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在難度在于閱讀心理的影響而不在回答問題上。閱讀心理的影響主要是材料看似多而雜,數(shù)字、圖表、文字的夾雜,給考生在應考心理上制造壓力,但是,圍繞幾則材料涉及的中心話題有一個整體印象和把握,然后再對多則材料稍加梳理,在細致處多用心細讀,在問答題上多有整體觀、概括提煉,這種意在考查考生走向社會所應具備的信息素養(yǎng)要求的題目,也很難出多么難的題。因此,這類題要心細、沉穩(wěn)而有求滿分的追求。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10.【參考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試題分析】本題在A項設置兩處錯誤,“據(jù)險厄”“立關堡”應該為并列的舉措,“以備不虞”為目的。C、D項各設置三處錯誤,“不白正使”為動賓搭配,不可斷開;“為緩急用”中的“為……用”搭配不可斷,“據(jù)險厄”與后“立關堡”為同一結(jié)構(gòu)。
(原文為“副使吳曦蔑視松,易置將兵,不白正使。咸憂之,復說松收義士為緩急用;據(jù)險厄,立關堡,以備不虞。松又不能用”。)
11.【參考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以及語境中文言實詞的能力。能力層級B級。
【試題分析】本題是從閱讀材料中選取四個能夠體現(xiàn)古代文化含義的詞語,結(jié)合上下文,對其相關內(nèi)容進行解釋,反映其中文化意義,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A項考查漕運方面的知識。“漕”字的本義即為“利用水道轉(zhuǎn)運糧食”,“計”,根據(jù)原文中“虧”可知“數(shù)量”。B項考查古代考核政績方面的內(nèi)容,“聞”指得名,被知曉等。C項考查是是關于古代地理、戶籍的詞語。根據(jù)原文“考圖籍以疏財用之源”,可知這“圖籍”應該與理財有關,可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籍。(《荀子·榮辱》:“循法則、度量、刑辟、圖籍,不知其義,謹守其所,慎不敢損益也。”楊倞 注:“圖謂模寫土地之形,籍謂書其戶口之數(shù)也。”)D項“檄”字比較熟悉,但也要結(jié)合文意判斷。文中“檄咸議事,咸不往”,可見并不是文書之意,可以理解為用文書征召。
12.【參考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是對閱讀材料內(nèi)容分析綜合的考查,重點在于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能力層級為C級。
【試題分析】本題在擬制時,首先將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分為若干個方面,然后選擇較為重要又能貫穿全文的四個方面作為切入點,用四個選項來進行分析和概括。A項分析概括的內(nèi)容是傳記的第一部分內(nèi)容。陳咸任職內(nèi)江縣尉,面對當?shù)?ldquo;官員貪賄無為,賦民不均”的現(xiàn)狀,陳咸作為一個中等官吏,自己陳情上級部使官,借助上級的力量和委任施行官職,可見他在政事的“得體”與“盡責”上,都是有特點的;從他擔任“調(diào)整賦稅的工作”的目的上看,他處理政事是從“體恤百姓”的角度去考慮的。B項分析概括的主要內(nèi)容為陳咸任遷利路轉(zhuǎn)運判官期間。當時身為四川宣撫副使的吳曦叛宋投金、造成亂局,陳咸為穩(wěn)定局勢,主要做的工作有“督促收集軍糧”、 “檄其守楊震仲”,但是具體的“發(fā)布文告賑濟流民、防備奸盜”的行為都是“太守楊震仲”所為(在實施),這是第一處錯誤。第二處錯誤則是對安定民心效果的概括,原言為“民稍安”,“百姓最終安定下來”的表述不準確。 C項涉及陳咸到利州和武興兩地后的內(nèi)容。“安丙尋奏以咸總蜀賦”、“與丙商榷利病,兵政財計,合為一家”等內(nèi)容概述正確,“不二歲,錢糧布帛饒足”為效果的表述,也正確。D項涉及陳咸“疏導嘉陵江”的內(nèi)容,“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動”可知他處變不驚的心態(tài)。具體內(nèi)容,轉(zhuǎn)述不誤。
13.【參考答案】(1)安丙暗中把吳曦投金棄宋的謀反計劃告訴陳咸,陳咸馬上就派人告訴程松,程松卻不去核查這個情況。(關鍵實詞有“密”“察”;關鍵虛詞有“以”“即”;重點句式“松不之察”。)
(2)陳咸說:“敵人來了再去考慮,可能就來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做好的準備來固守不失。(關鍵實詞有“犯”“無及”“ 未幾”;關鍵虛詞有“而”“以”;重點句式“賴以固”。)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對方文的理解和翻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試題分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譯的基礎,而對文章的理解取決于對文中關鍵詞語的理解。第(1)小題關鍵詞有“密”“察”兩處。“密”意是暗中,暗地里;“察”意為了解。關鍵虛詞有“以”和“即”。“以”的賓語是“曦反謀”,動詞是“告”,可知“以”為介詞“把”;“即”意為“就”,“馬上”。重點句式“松不之察”,為賓語前置句,即“不察之”,指“曦反謀”一事。第(2)句關鍵實詞有“無及”“未幾”“犯”“賴”;關鍵虛詞有“而”“以”;重點句式“賴以固”。
【參考譯文】
陳咸字逢儒,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中進士。(初)調(diào)內(nèi)江縣(屬四川)尉,當時縣吏受賄,不能公平收取民賦,陳咸把這種情況上報部使,讓他授權地方官吏聽取百姓反映陳述弊端,部使官員委托陳咸平均民賦。后改南充(屬四川)知縣,轉(zhuǎn)運司征召陳咸主管文書。那年大旱,朝廷稅司部門免除百姓兩種稅賦,轉(zhuǎn)運使安節(jié)認為這樣會影響朝廷的漕運收入,陳咸稟告安節(jié)說:“如果這項措施是對下戶平民有好處的,違備它是不應該的。”安節(jié)聽從了陳咸的建議。蜀地每年強行征收絹錢,致百姓怨聲載道,陳咸稟告安節(jié),應該核定收入,節(jié)約開支,并奏請上司每年減免20余萬緡。陳咸還大修學宮,政績卓著,改任普州(今四川)知州。開禧元年(1205年)邊關發(fā)生戰(zhàn)事,四川宣撫使程松視其才華出眾,授陳咸主管機宜文字,他向程松寫書信建議程松拿出金帛,招募為國效死的將士,網(wǎng)羅人才,考查土地和戶籍(材料)以疏理財用之源,根據(jù)險要的地勢情況來決定攻守的策略。程松復信深表接受,實際上沒有采用。副使吳曦瞧不起程松,調(diào)動將兵,不告訴正使。陳咸對此深感憂慮,又勸程松收納義士作為戰(zhàn)情緊急的備用,要據(jù)守險要扼口,建立關隘戰(zhàn)堡,來防備意外的變故,程松仍然沒有采納。陳咸后來遷任利路轉(zhuǎn)運判官。吳曦叛宋投金,關外四州(階、成、和、鳳)相繼被割給金國,民情大驚。陳咸留下大安地區(qū)的軍隊來督促軍糧,發(fā)布文告給大軍地區(qū)的太守楊震仲讓他賑濟流民,防備奸盜,百姓才稍稍安定。安丙暗中把吳曦造反的陰謀告訴陳咸,陳咸立即派人告訴程松,卻不去深入了解(偵察、核查)這個情況。吳曦覺得陳咸是蜀地名士,就想欲先脅迫他讓他來影響其他將兵(投降金人)。他向陳咸用公文征召請他來議事,陳咸(覺察到其中的陰謀)沒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讓陳咸總理蜀地賦稅財政,陳咸接受了這個建議。當時國家動亂之后,國庫出現(xiàn)赤字。陳咸到武興,與安丙商討(現(xiàn)實中)賦稅政策的利弊,把軍事和行政財政合為一體,請安丙上奏朝廷。(陳咸)又查核諸司財政盈余,移支常平廣惠糧倉的米糧。減弱兵二萬多,精心規(guī)劃,所以用于發(fā)展軍隊的新增支出的資金,全不從百姓收取。陳咸日夜精心理財,調(diào)度有方,不到兩年,錢糧布帛充盈富足。嘉陵江流量突然減小,有人說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陳咸并不為所動,在當?shù)厥柰ê拥酪龑Я飨颍瑥囊瞬紧~梁,確保糧草運輸無阻。金州地勢險要,陳咸增撥金州糧草來充實戰(zhàn)斗力,人們都說:“金州地勢那么險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進攻的可能,那給金州增加糧食有什么必要呢?”陳咸說:“敵人來了再去考慮,可能就來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準備來固守不失。(后來)被朝廷征召為司農(nóng)少卿。去世后,安丙上報他的功勞,賜謚“勤節(jié)”。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
14.【參考答案】AE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鑒賞文學作品時理解詩句內(nèi)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C級。
【試題分析】讀懂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與其內(nèi)在蘊含的思想感情是回答此題的關鍵。詩的首聯(lián)寫兩人相逢的背景。選項A。第一句“楚塞故人稀”,寫詩人當年的朋友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得有機會見到了,流露出懷念故友的淡淡悲傷。但第二句“相逢本不期”和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都表現(xiàn)出與故友的重逢之喜,只有“忽怪鬢中絲”一句處含有“淡淡悲傷”的意味,但后面又回復至喜悅之中,因此,全詩感情基調(diào)愉悅,選項A錯誤。選項B,第三句“猶存袖里字”,兩人闊別多年,詩人仍然保存著友人寫的文字,并時時放在袖中,方便展看,可見詩人對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視。選項C,忽然發(fā)現(xiàn)鬢發(fā)中已經(jīng)有了銀絲,兩人這次相遇,跟上次相比,從變化中推測人生際遇,理解正確。選項D,頸聯(lián)“客舍盈樽酒,江行滿篋詩”,寫相遇后兩人再一起共印同行,表達作者的快樂之情。兩人在旅舍中對飲滿杯的美酒,在江邊并轡而行交流滿箱的詩句,當然讓人興致高昂。所以表述正確。選項E,“在多個場景的切換中表現(xiàn)了情感的起伏變化”是這首詩突出的思維跳躍、起承轉(zhuǎn)合的特點;但意象不是絢麗,而是多用日常細節(jié),風格也不屬于飄逸豪放,而是清新自然。所以,選項E錯。
15.(6分)【參考答案】結(jié)句不結(jié)情,詩情更深化(推進喜悅之情)。“更”句表示兩人除偶遇之外,還能并轡同游,這是更大的快樂;“還”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橋一樣,將愉悅之情又推進了一層。
打通時(今昔)空(揚州、洛橋),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虛實結(jié)合”)現(xiàn)在的連騎共行讓人想起當年在洛橋并轡同游的情景,現(xiàn)在與過去的場景相重疊,寫出作者與故友相聚的喜悅。
留白式結(jié)尾,拓展詩的想象空間。還跟當年在洛橋時一樣,當年的經(jīng)歷給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間。
(寫出一點得3分,其中結(jié)論句2分,分析句1分??偡?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D級。
【試題分析】
韋應物這首抒與老友意外重逢的五律詩,恰如多級臺階的漸進登高,一層層提升,尾聯(lián)雖為收結(jié),詩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卻并沒有收束。這首詩的“起承轉(zhuǎn)合”上都不同于尋常所見。關于這一特點,在E項的選擇內(nèi)容后半句“在多個場景的切換中表現(xiàn)了情感的起伏變化”有所涉及,可為考生閱讀時的提醒。本題題干“這首詩的尾聯(lián)筆法靈活,意蘊豐富,請你對此加以賞析”可以有四層指令,一是定位尾聯(lián),二是筆法靈活,三是意蘊豐富,四是賞析。“尾聯(lián)”就要考慮詩的結(jié)構(gòu),“筆法”就要考慮這一聯(lián)的寫法,“意蘊”就是要考慮這一聯(lián)的表情達意之處,“賞析”是考查角度,是審美鑒賞。
“更能連騎出”中的“更”字,前引上面兩聯(lián)中的“存袖里字”“怪鬢中絲”“客舍盈樽酒”“江行滿篋詩”,預示著老友相遇后存出、詩酒之外更讓人激動的連騎而出,詩的空間與意境都有很大拓展,情感的表達當然更加強烈;“還似洛橋時”的“還”字,將此時與異時連通,將揚州的“連騎”與昔日洛橋的“連騎”兩個場景重疊,豐富了詩的意境,深化了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從全詩來看,這是尾聯(lián),承擔整首詩的收結(jié)功能,這卻是開放式結(jié)尾,仿佛給人“詩人與故友連騎而出”而不知終結(jié)的印象,結(jié)詩增加了廣闊的想像空間。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5分)
16.【參考答案】
(1)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默寫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層級A級。
【試題分析】本題內(nèi)容分別出自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和韓愈在《師說》,前者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背誦篇目,后者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試驗)》建議的誦讀篇目。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參考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能力層級E級。
【試題分析】第句中的成語“勠力同心”(在第六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寫法為“勠力同心”,此前的版本寫法為“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齊心。指齊心合力,團結(jié)一致。出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使用恰當。第句的成語“兒女情長”,比喻男女之間或家人之間的感情深厚,難舍難分。 這里的“兒女”是“男女”之意,在這里被誤用了。第句的成語“無與倫比”,無與倫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同類的東西。倫:類、同輩。符合語境,使用正確。第句中的成語是“避實就虛”,意思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回避要害。句中指從實踐轉(zhuǎn)到理論,“實”與“虛”所指代的與成語意義內(nèi)容全然不同。使用錯誤。第句中的成語“緣木求魚”,意思是意為爬到樹上去找魚。借以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符合語境。第句中的成語“并駕齊驅(qū)”,意為并排套著的幾匹馬一齊快跑,借以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句中的“墨線”和“詩章”,是風格上的相通,而非實力上的相近。使用錯誤。
18.【參考答案】A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判斷病句的能力。能力層級E級。
【試題分析】B、C、D都存在錯誤,但病句類別不同。B項語序不當。“在碎片化的時間里”狀語語序不當,應該放在“幫助讀者”后,直接修飾句子謂語“提高”;C項搭配不當。“受到人們的追捧”的主語應該是“《國家寶藏》這樣的文物類節(jié)目”,不是“興起”;D項結(jié)構(gòu)混亂。(也可以理解為雜糅或主客顛倒)。“感受到國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的主語應該是“大家”,不是“震撼影像”。
19.【參考答案】A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判斷表達是否得體的能力。能力層級E級。
【試題分析】本題以“發(fā)給朋友的短信”的情境為載體,重點考查古雅語言應用的得體。B項“準備盛宴”過于夸耀,不合情境;C項“垂念”指上對下掛念,也用做敬辭,指別人對自己掛念。這里使用錯誤;D項“務必慨允”有強迫之意,不合情境。
20.【參考答案】示例:
使計算機的發(fā)展成為可能(或:推動計算機的發(fā)展)(2分)
依賴有限的生活經(jīng)驗(2分)
完全沒有生活經(jīng)驗(1分)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正確表達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試題分析】本題給出一個語段,其中三處空缺,要求在空缺處填入恰當?shù)恼Z句。
本題給出一個語段,其中三處空缺,在空缺處填入恰當?shù)恼Z句。語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說亞里士多德邏輯推理系統(tǒng)與計算機的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把握所給材料的核心話題,根據(jù)上下文 的相關提示語和相關信息提示,準確地進行補寫并不困難。
先看空缺??涨暗囊痪?ldquo;正是他提出的邏輯推理系統(tǒng)”,這句中的“他”顯然是指亞里士多德,而段首句“亞里士多德與計算機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中的兩個相關主體,可以推知,句的陳述主體應該是“計算機”,但整個句的主語是“亞里士多德”,因此,這一句的主語仍是亞里士多德,只能用使讓句引出“計算機”,因而填入句為“使計算機的發(fā)展成為可能(或:推動計算機的發(fā)展)”。這句填寫的困難最大,因而賦分為2分。
再看第句??筛鶕?jù)句后的“人們就可以不再依賴于經(jīng)驗與事實”推斷出來;可根據(jù)段首句“在亞里士多德邏輯推理系統(tǒng)產(chǎn)生前”推斷出來,也較有難度,2分;句可根據(jù)它前后兩句綜合推斷而得,難度一般,賦分1分。
21. 【參考答案】“良知”不能等同規(guī)則,前者屬于自我約束(內(nèi)心的自律),后者屬于外在的制度。“長輩的命令”不能等同“規(guī)則”。前者只約束個體,后者約束大家。
只指出相關語句,得1分,分析合理,得2分。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論證思維合乎邏輯、論證與觀點統(tǒng)一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試題分析】本題所給的文段結(jié)尾考場作文的寫作實際進行改編。文段有概念闡釋句,有觀點句,有例證句。文段論證層次清晰可觀;論證語言語體特征鮮明,是相當不錯的論證分析文段。但是,文段的最大問題是偷換概念。文段引述《現(xiàn)代漢語詞典》進行概念闡釋,也深得議論文寫作之法。但是,下面的自我闡釋就出現(xiàn)將“規(guī)則”概念偷換成“做人的底線” “做人的底線”應該更傾向于“品德”或“道德修養(yǎng)”。“規(guī)則”與“品德”,一外一內(nèi),差異巨大。然后周敦頤的事例分析時又將“規(guī)則”概念“漂移”至“良知”,導致文段概念含混,論證無理,無力。在論述“盲目地遵守規(guī)則也不行”這一分論點時,概述了生活事實“長輩命令你去做壞事,你就不能盲目遵從”,將論題中的“規(guī)則”換置為“命令”是,將遵守命令與遵守規(guī)則混淆,無法支撐文段觀點。整段文字表述,由于多處論證中出現(xiàn)概念的偷換、漂移,導致整個論證看似言之鑿鑿,實在缺乏論證需要的內(nèi)在邏輯,致使論證無理無力。
四、寫作(60分)
22.參考高考評分標準。
免責聲明:①凡本站注明“本文來源:廣西戴氏教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站協(xié)議 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廣西戴氏教育”,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zhuǎn)載稿,本站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 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轉(zhuǎn)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nèi)速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